獨山玉因產于河南省南陽市市郊的獨山得名,又名“獨玉”或“南陽玉”。開發和利用的歷史悠久,據南陽縣黃山出土的文物“南陽玉玉鏟”考證,應屬新石器時代,距今約六千年。由于獨山玉礦的古代挖掘和現代開采,整個獨山的山腹中礦洞縱橫,蜿蜒起伏長達千余米,經當地政府部門和玉礦的共同建設,將已開采完的礦洞打造成旅游景點,名為“玉華洞”。
獨山玉在我國“三大名玉”中名列第二,伴隨著中國玉文化的發展,產品以其豐富的色彩,優良的品質,精美的設計和造型的新穎而深受海內外人士的青睞。 獨山玉的礦物組成以斜長石和黝簾石為主,為細粒結構或隱晶質結構,常為致密塊狀構造,少數為帶狀構造,硬度為6~6.5,相對密度為2.73~3.18,折射率約1.56或1.70,玻璃光澤至油脂光澤,透明度為半透明至不透明,以色彩豐富,濃淡不一,分布不均為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