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3日,2024年度國家藝術基金《數字玉雕文創設計人才培訓》項目為期21天的第一階段集中授課圓滿結束。
該項目由2024年國家藝術基金立項資助,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承辦,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院長尹作為擔任項目負責人。項目充分發揮了學院在數字玉雕文創設計、藝術設計教育等人才培養方面的資源優勢,根據當代數字玉雕文創設計的特點和要求,以玉雕藝術設計、文創產品開發、數字化雕刻等課程為主,有針對性地培養數字玉雕文創設計及相關領域的專業人才。培訓班于今年7月面向全國招生,從100余名報名學員中精心挑選出來自全國16個省份的30名數字玉雕文創設計人才參與培訓,涉及雕刻藝術設計、雕塑、首飾設計、工藝美術等多個相關領域,并于2024年8月3日正式開班。

在師資配備方面,授課團隊由數字技術、藝術設計、文創設計、玉雕設計與工藝等相關專業領域資深專家10余人組成。分別是上海戲劇學院二級教授潘健華,上海市作家協會理事、副秘書長毛時安,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黨委書記薛保山,院長尹作為,副院長張榮紅,中國藝術研究院工藝美術研究所所長邱春林,大連理工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藝術系教授鄧威,湖北美術學院時尚藝術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胡麗莎,玩客態度珠寶首飾設計公司創始人、設計總監張雪,武漢大學聯合南方出版集團文化創意博士后、副教授畢偉,云南省云嶺首席技師、國家級玉雕非遺傳承人楊樹明等為學員授課。

學員與授課教師合影
在課程設置方面,該項目不僅注重先進的數字化技術和玉雕技術的實操應用,包括數據采集、數字建模技術、玉雕設計、文創產品的融合。同時,還兼顧文化性和藝術性的理論培養,涉及玉石特性、珠寶玉石文化與珠寶美學等課程。同時,為加強學員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對目前文創產品市場現狀的了解,項目組在湖北省博物館開展了文創現場案例教學。

湖北省博物館案例教學全員合影

學員在湖北省博物館學習現場

授課時學員與教師交流互動
此外,該項目結合增材制造和激光雕刻與玉雕產業的關系、產品研發方法以及文化產業市場的發展現狀,對玉雕數字文創設計的發展趨勢進行了交流研討。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先進制造研究所殷杰教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實驗教學中心李正副教授參與研討活動。

學員間相互研討
授課過程中,該項目堅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推動新時代文藝繁榮發展的創作導向,全體學員于8月16日在珠寶學院918會議室開展了主題黨日活動。學院黨委副書記陳漢英應邀出席,各黨員同志重溫入黨誓詞。臨時黨支部書記陶逸飛從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發展歷程和文藝作品的時代變遷兩個方面帶領學員深入地學習了人民在文藝創作中的重要地位,并探討了如何將人民性融入于文藝創作等問題。

項目臨時黨支部開設主題黨日
第一階段成果匯報中,30位學員精彩呈現了各自的設計成果,從最初的概念到階段性的作品設計方案,他們對于玉文化的內涵和數字雕刻技術有了全新的認知和理解,創作思維得到了升華和拓展。在他們展示的設計作品中,從科學與藝術不同層面,體現了青年設計師乘勢而上服務人民的設計使命與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擔當。

學員分享初步構思和結課匯報

教師對學員階段性成果進行點評
據悉,該項目第二階段的河南南陽采風調研正在進行,通過探訪企業、考察市場,深入一線了解市場需求,將為后續創作實踐、結課研討、成果展示等環節奠定更深的基礎。項目負責人尹作為教授表示,此次培訓項目是數字技術在玉石雕刻和文創設計中“落地見效”的生動實踐,旨在加強玉雕行業相關人才對于新興技術的應用及設計思維的學習,希望以學提能,以能增效,為玉雕行業科技賦能,并在后續采風階段,達成府院聯動、通力合作,以此促進構建“科技+玉雕+市場主體”的產品設計格局。 (通訊員 陶逸飛 攝影 劉浩城 陶逸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