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應我校珠寶學院郝亮教授和李妍教授邀請,華中科技大學人工智能與自動化學院肖人彬教授來我校作題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實踐與感悟》的學術講座。李妍教授主持,我校珠寶學院等單位的青年教師和博士后40余人參加了本次講座。

肖人彬教授簡要介紹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及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等資助體系及評審流程,同時,結合自己多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成功申報經歷,分享了項目申報過程的“所思、所想、所感、所得”。他談到,在申報基金項目時,應明確項目的基本結構及覆蓋內容,精準定位項目的評審類別,對項目的科學問題進行提煉概括、拔高深化,并突出代表性研究基礎,以達到“主因素突出,一俊遮百丑”的效果。同時,肖教授還以個人主持承擔的面上項目為例,逐一講解了項目的問題屬性、研究內容、關鍵科學問題等,進一步解釋了基金申報的成功性要素,為在座的青年學者提供了精彩的經驗分享和優秀案例。

講座中,各位青年教師與博士后踴躍請教,肖教授根據具體問題提出了針對性建議。他提出,青年教師應以問題為導向,突出研究個性化及創新點,做到“面積小壓強大”,在個人領域深入挖掘,必要時積極尋求合作者優勢互補等等,并鼓勵青年教師及博士后積極申報,多汲取經驗,爭取早日成功。

肖人彬教授簡介
肖人彬,博士,教授,博導,華中科技大學人工智能與自動化學院教授。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05)。多次入選Elsevier發布的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工業和制造工程領域)。主要研究方向為智能設計、復雜產品創新設計、群體智能等。獲得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和3項湖北省自然科學獎,均排名第一。作為項目負責人先后主持承擔1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目前主持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面向精準服務的大規模個性化設計原理與技術”和“云定制服務網絡下基于數據驅動的產品族設計原理與方法”并承擔一項科技創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項目,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300多篇論文,其中80多篇被SCI/SSCI收錄。擔任多個學術期刊編委,包括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Inspired Computation顧問編委、Journal of Engineering Design編委和中文核心期刊《機械設計》編委。作為第一作者出版科技著作多本,其中《復雜產品的解耦設計與開發》、《面向復雜系統的群集智能》兩書獲得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機構軌跡生成理論及其創新設計》入選“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通訊員 趙希雅 李妍 攝影 李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