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藝術基金《基于荊楚文化青銅器和綠松石的文創產品創意設計人才培養》項目第一階段集中授課結課匯報于2022年7月9日上午10點在珠寶學院918會議室舉行。
國家藝術基金是藝術教育的助推器,對促進學校藝術教育發展、豐富社會藝術領域成果、推動國家文化體制創新有重要意義。《基于荊楚文化青銅器和綠松石的文創產品創意設計人才培養》項目受到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號召,順應產業發展要求,旨在為我國的文化創意產業輸送優質人才——通過文創產品移動載體持續輸出湖北優秀荊楚文化的當代價值觀,為促進荊楚地區文化創意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作出貢獻,讓廣大人民群眾感悟中華文化,向世界展現國人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該項目由2022年國家藝術基金立項資助,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承辦,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副院長張榮紅教授擔任項目負責人,于2022年6月20日開班,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藝術處二級調研員彭蓉、華中科技大學工業設計創新中心主任黃朝暉、湖北省美術院美術館館長方志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副校長王華教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儲祖旺教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科學技術發展院副院長郭海湘教授等校領導出席了當日的開班儀式。項目面向全國擇優入選學員25名,包括高校教師、獨立設計師、企業設計師等多領域優秀人才,延聘全國荊楚文化、設計、文創等領域共計15位資深授課教師,經過20天緊張而豐富的課程學習,項目第一階段的集中授課圓滿結束。
在第一階段集中授課期間,薛保山、劉玉堂、萬全文、張榮紅、鄭靜、郝凝輝、李詹璟萱、楊釗、孫仲鳴、孫軍杰、張雪、任開、戴翔、馮文婷、徐可等多位知名專家學者進行授課,從荊楚文化、產品設計、藝術思維、科技應用、文創營銷等角度,多模塊、多層次地為學員們提供文創產品設計的指導意見。在注重文化性與藝術性的同時,課程設置還兼顧了先進科學技術的應用——介紹了物聯網技術、3D打印技術與文創產品相結合的可能性。并且為了加強對荊楚文物的認知和對目前文創產品市場現狀的了解,項目組在湖北省博物館、武漢市博物館以及盤龍城遺址博物院進行了文創現場案例教學。

湖北省博物館案例教學圖片

授課時的互動交流
期間項目還特別邀請湖北省文物事業發展中心資源利用處處長彭放,湖北省文物事業發展中心資源利用處一級主任科員孫立,湖北省薈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胡海,湖北省薈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運營總監李競等專家開展了《基于荊楚文化青銅器和綠松石的文創產品創意設計人才培養》項目研討會,會議分析了湖北省文博文創產品開發工作思路及文化產業市場現狀,并對湖北省文創產業及文創設計的發展趨勢進行研討交流。

項目研討會
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增強黨組織凝聚力,由14名黨員學員組成的臨時黨支部于7月3日在珠寶學院407開展了支部主題黨日活動,各黨員同志重溫入黨誓詞,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講話的重要精神,堅定了作為新時代的文藝工作者應該不辜負時代召喚、不辜負人民期待,創造出更好更多的文藝精品,為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項目臨時黨支部“支部主題黨日”活動
在最后的結課匯報中,學員們完整地呈現了第一階段集中授課期間的思考與設計成果,從最初的概念交流到階段性的作品設計定稿,他們對于荊楚文化文物資源的精神內涵有了深入的理解,創作視野聚焦社會與經濟效益,將科學與藝術融合,文創產品設計思維也在專家的傳經布道與互相的交流學習中不斷的拓展,體現了青年設計師乘勢而上服務人民的設計使命與弘揚荊楚藝術瑰寶的擔當。
匯報最后,項目負責人張榮紅教授回顧了第一階段集中授課階段的教學模塊設計初衷以及各模塊的師資構成,總結了學員的學習心得與各階段創稿情況,同時部署了后續湖北省竹山、十堰等地采風調研、創作實踐、結課研討、成果展示等各階段安排,并對學員在培訓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勤奮進取精神表示欽佩,也期待學員最終的杰出成果!(通訊員游心怡攝影彭冰聰)


第一階段集中授課結課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