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客戶端訊(通訊員 陳漢英、萬慧)6月29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緣石筑夢暑期社會實踐團走進竹山縣秦古鎮小河村,以綠松石科普為主題開展鄉村實踐。團隊成員依托寶石學專業知識體系,為當地兒童打造“綠松石文化啟蒙課堂”,讓孩子們在“認知-創作”中了解綠松石的文化歷史與現代產業價值。
本次科普活動設置兩大核心環節。首先。團隊成員從綠松石的文化、礦物學特性、優化處理及資源保護等角度展開宣講,幫助小朋友構建綠松石的完整知識體系。宣講中特別強調綠松石的不可再生性,呼吁群眾共同守護這一珍稀資源。團隊成員還設置了問答環節,激發孩子們的參與熱情,推動科普活動順利進行。
其次,實踐團成員充分結合科普性與可行性,為孩子們設計“礦物標本小豆丁”制作環節。在提供礦物標本、水筆等材料的同時,團隊成員還親自指導,確保每個孩子都能創造出滿意的作品。孩子們在實踐中完成了獨具特色的“礦物標本小豆丁”活動,深化了對礦物資源的認知和保護意識。
當日下午,團隊成員徒步登山抵達巴山礦業810主平硐礦區,實地調查綠松石礦業發展現狀。在礦區現場,團隊成員與礦區工作者親切交流,了解礦石開采、加工流程及礦區生態維護舉措,查看礦區環境治理成效。礦區工作者重點強調,綠松石產業發展必須將“生態興則文明興”的理念深植于生產各環節。
本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依托珠寶學院專業優勢,引發群眾對當地綠松石發展的關注,強化公眾生態保護的責任意識,為綠松石規范化發展筑牢社會基礎。展望未來,在小河村基層治理力量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的共同努力下,當地綠松石產業將不斷發展,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