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2日上午,應我院殷杰教授邀請,新加坡國立大學(NUS)機械工程系閆文韜副教授來珠寶樓919會議室做題為《High-fidelity Multi-physics Modeling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Process,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y》的金屬增材制造專題講座。我院師生與機械與電子信息學院老師,以及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和武漢科技大學等高校學者到場交流,反響熱烈。

閆文韜教授針對當前激光粉末床熔融(LPBF)增材制造存在的難題和瓶頸,精心分享了他從電子束增材制造研究邁向激光增材制造,以及從工藝實驗邁向理論模擬的科研心路歷程。閆文韜教授重點介紹團隊開發的系列多物理場模型,采取“加工前模擬仿真+加工中在線監測+加工后工藝實驗”全流程研究了LPBF成形中的鋪粉動力學、熔化飛濺、金屬蒸發、匙孔特征、組織演化等關鍵環節。閆文韜教授特別針對銀粉等材料氧化發黑、粉末復用致性能衰減等痛點,開創式地模擬了增材制造氧化模型過程,為我院銀合金高質量3D打印提供理論指導。此外,他強調多尺度實驗模擬替代傳統試錯實驗可大大縮短試錯成本,實現"成形-組織-性能"全流程預測。最后,閆文韜教授還對來訪學者及同學們的問題進行交流討論與解答。
此次報告系統剖析金屬增材制造的技術瓶頸,基于“模型解釋實驗,理論實踐并行”的研究理念,大大地拓展了師生學術視野。(通訊員 邱天雨)

主講嘉賓簡介:
閆文韜,新加坡國立大學(NUS)機械工程系副教授。2012年獲得清華大學工學學士學位,2017年獲得清華大學與美國西北大學聯合培養博士學位,隨后在美國西北大學開展博士后研究并在美國國家標準技術院(NIST)任客座研究員。2018年加入新加坡國立大學獨立組建研究團隊,主要從事金屬增材制造的多尺度多物理場模擬、數據建模及實驗研究。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Acta Materialia, Journal of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IJMTM), Additive Manufacturing等領域內頂級期刊上發表論文130余篇,累積引用7800余次。在NIST AM Bench增材制造模擬挑戰賽上獲得9個獎項。現任Smart Manufacturing副主編、Additive Manufacturing期刊高級編輯、IJMTM等期刊的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