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8日,“霜影銀輝 器蘊華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鶴慶銀器鍛制技藝作品展”開幕式暨守正創新學術研討會,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圓滿舉辦。本次活動由鶴慶縣文化和旅游局、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聯合主辦,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首飾系、大理傳統工藝工作站鶴慶基地(李小白銀壺工作室)承辦,旨在推動鶴慶銀器鍛制技藝的傳承、傳播與創新發展。

開幕式現場
開幕式上,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尹作為院長、大理白族自治州鶴慶縣文化和旅游局楊駿騰副局長,湖北省工藝美術協會范國忠理事長分別致辭,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黨委書記薛保山宣布展覽開幕。此次共展出160余件云南鶴慶銀器作品,創新運用銅包銀、鐵包銀等新材質,融合鍛打、鑲嵌、掐絲、鏨刻等傳統工藝,展現出傳統與創新交融的獨特魅力。

開幕式參會代表合影
下午,鶴慶銀器鍛制技藝守正創新學術研討會舉行,來自湖北美術學院、湖北工業大學、中南民族大學、武漢設計工程學院和湖北省博物館工藝美術研究中心等機構代表出席,共同圍繞校地產學研合作交流及非遺技藝守正創新兩大核心主題展開深入探討。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鶴慶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負責人孫仲鳴主持研討。

學術研討會現場
大理白族自治州鶴慶縣文化和旅游局楊駿騰副局長以鶴慶銀器產業為切入點,深入分析市場現狀與未來發展趨勢,并指出產業當前面臨的困境。鶴慶縣文化和旅游局非遺保護中心主任王軍詳細闡述銀器鍛造技藝的歷史淵源與傳承現狀。強調傳統工藝振興與跨界合作帶來的創新機遇,同時提出構建手工銀器鍛制技藝的產品標準體系的重要性。湖北省工藝美術協會理事長范國忠呼吁加強行業產學產教融合共同體建設,讓非遺技藝在傳承創新中適應市場,實現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湖北省博物館工藝美術研究中心主任楊小婷提出在產品開發中大膽跨界創新,聚焦年輕消費群體,強化行業標準設立與知識產權保護。在研討環節,非遺傳承人代表與武漢高校代表就“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的融合”“非遺技藝的市場化探索”等議題展開熱烈討論。
此次活動不僅是對鶴慶銀器鍛制技藝的集中展示,更為非遺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學術支撐與實踐方向。“鶴慶銀器鍛制技藝作品展暨學術研討會”不僅是一場展示傳統工藝魅力的文化盛會,更彰顯了政府、產業界、教育機構與研究單位等多方力量在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方面的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