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文化+科技”融合創新,賦能考古研究與文化遺產保護,2月28日下午,在珠寶學院919會議室,湖北省博物館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就共建科研平臺、聯合攻關文物保護關鍵技術、協同開發文創產品等開展了交流洽談。湖北省博物館黨委書記、館長張曉云,黨委副書記王先福,辦公室主任魯黎,學術研究中心主任楊理勝;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院長尹作為,副院長陳全莉,辦公室主任葉洪波,職教中心主任高波,寶石系副主任舒駿參加了洽談會。珠寶學院黨委書記薛保山主持了會議。
洽談會上,張曉云介紹了湖北省博物館開展文物保護、文物活化、產學研融合及國際傳播等工作情況,希望能依托高校科研力量加強玉器珠寶類文物保護與研究,共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構建"以文物為本、科技賦能、學科交叉"的特色科研體系,助力湖北省博物館加速向“世界一流博物館”目標邁進。
尹作為介紹了珠寶學院辦學歷史、教育教學和科研文創的情況。他表示,雙方以“學科交叉、資源聚合、機制創新”為核心共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構建高端人才培養與科研攻關協同平臺,將有利于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從傳統經驗型向現代科學化轉型,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和學科價值。同時表示雙方還可以在長江流域文物材質數據庫、工藝基因圖譜、文創推廣應用等方面開展合作。

此次洽談會雙方圍繞學科交叉、技術轉化、人才培養達成系列合作共識,并為校館合作繪制了清晰的路線圖。下一步,雙方將聯合組建專家委員會,擬定重點攻關課題等,共同打造長江中游文化遺產保護研究的示范性合作模式。(通訊員:舒駿 攝影:葉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