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1日,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副館長王方研究館員應朱勤文教授邀約,在珠寶學院四樓多功能報告廳為珠寶學院師生作《“玉”見古蜀——三星堆和金沙遺址出土玉器的發現與認識》的學術講座。珠寶學院黨委書記薛保山主持,師生共200余人參與講座。

在講座中,王方首先回顧了古蜀王國的歷史背景和文化發展脈絡。她提到,古蜀王國玉器作為溝通人神的媒介、受命盟誓的信物,以及身份地位的象征,在三星堆遺址和金沙遺址中大量出土,其精美的制作工藝和巨大的數量彰顯了玉器在古蜀王國祭祀活動中的重要地位與曾經制玉工業的繁榮發展。
王方提出,三星堆遺址出土的玉器主要集中在商代晚期,其中尤以玉璋最為有名,而金沙遺址則以制作精美的牙璋為主,并通過對古蜀玉器的來源、工藝、形制、紋飾和器型等進行深入解析,推測古蜀玉器多數為就地取材制作。同時,王方結合考古發掘資料從玉器的料、工、形、紋四個方面詳細講述了古蜀王國玉器與周邊文化的交流關系。她認為,古蜀王國玉器的制作工藝和文化特色既具有獨特性,又融合西北地區、山東、長江流域等地的玉文化元素,充分結合自身需要,不斷創新發展,從而形成自身鮮明地域特色與個性特征。古蜀王國玉器的發現不僅是中國玉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因其獨特性和精湛工藝成為中華文明發展歷程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遺產之一,為后人探索中國玉文化的豐富內涵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本次學術報告是珠寶學院繼2023年度玉文化名家講壇后的第四場主題報告。珠寶學院將以珠寶首飾傳承與創新發展研究中心為平臺,持續開展玉文化名家講壇,深入推進玉文化研究,同時讓廣大師生深刻領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通訊員:劉浩城、劉玲、王慧聰)

專家簡介:王方,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副館長、研究館員,全國文物系統先進工作者、四川省第十三批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中國博物館協會陳列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文物學會玉器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四川省委宣傳部、四川省文物局專家庫成員、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參加文博工作40余年,主要從事考古發掘、博物館建設與管理、展覽策劃及文物研究等工作,榮獲“2001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中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和百年五大“考古遺址保護展示優秀項目”等殊榮。主創策劃設計100余項國內外精品文物展覽,參與主持并完成數十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課題,主持編撰出版50余部專業書籍,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專業論文8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