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日上午,數字增材制造技術與首飾穿戴創新應用研討會在珠寶學院918會議室舉行。本次研討會由湖北省機械工程學會特種加工專委會主辦,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機械與電子信息學院承辦,深圳龍崗珠寶協會、武創院數字制造與藝術企業創新中心、湖北省珠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協辦。專委會理事長張海鷗教授、秘書長張俐教授出席會議,湖北省機械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帆應邀出席,專委會理事和特邀嘉賓共40余位專家參加了此次研討會。

研討會前半場為主旨報告,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先進制造帶頭人、珠寶學院副院長郝亮教授主持。
第一場報告由英國伯明翰大學Khamis Essa 教授以“Advanced Processing for Netshape Manufacturing”為題進行分享,提出引入凈成形技術作為解決傳統的制造工藝難以適應自然資源的持續減少以及客戶需求的快速變化的方案,闡述介紹對凈成形制造的先進制造路線的見解,同時還提供了關于利用有限元分析和計算流體力學等數值模型來推進這些加工技術的解決方案,指出目前凈成形制造方法已在航空航天、國防和醫療行業得到廣泛應用。

第二場報告由英國伯明翰大學Hany Hassanin 教授以“Advanced manufacturing from 3D printing of biomedical scaffolds to accurately machine aerospace structures”為題進行分享。報告介紹了一種將先進制造技術應用于生物醫學領域的研究項目,探討了如何通過3D打印技術來制備人工骨材料,以改善人類骨骼的性能,為骨折愈合和再生提供了一種潛在的解決方案,接著介紹了材料設計、工藝優化和機器人制造方面的應用,同時還探討了能源系統和X射線技術在工業自動化和機器人制造中的應用以及有關傳感器的技術。

第三場報告由湖北三峽大學吳海華教授圍繞“Porous NFG/SiCnw Composites Fabricated by SLS for Structural Load-bearing and Functional Integrated Electromagnetic Absorption”進行展開。吳海華教授團隊以熱固性酚醛樹脂為粘結劑,采用選擇性激光燒結3D打印技術和高溫燒結工藝制備了具有多孔結構的NFG/SiCnw吸波材料,闡明了NFG/SiCnw復合材料中電磁波的協同衰減機理,指出將SLS 3D打印技術與高溫燒結工藝相結合制備的復合材料在工業電磁吸收中具有巨大的實際應用潛力。

研討會后半場為交流報告,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李妍教授主持。
第四場報告由武創院企業創新中心李昱谷以“數字制造與藝術”為題開展,報告指出不同的藝術載體都有其獨特的內核和表現形式,藝術創作中的色彩與光影的關系極其重要,以雕塑、繪畫等藝術形式為例講解了如何通過分解形體和色彩等方式進行思考和創新。基于數字技術的應用,如AR、VR等技術可以更好地創造出更加具有視覺沖擊力的作品的特點,李昱谷介紹了VR沉浸設計的實現過程。同時展示了其團隊的VR音樂游戲研發項目,并介紹了研發過程中遇到的挑戰以及對應解決方案。在報告最后,李昱谷表示數字技術為文化內涵的挖掘提供了更廣大的應用空間。

第五場報告由上海復志科技有限公司任琦圍繞“增材制造與創新應用”的主題講述,首先介紹了公司背景,隨后通過VR技術和音樂演奏等方式向大家展示如何將傳統文物與現代技術與文化相結合,實現了一種全新的文物展覽模式。此外,還分享了其在游戲開發方面的技術和應用案例,以及產教融合的理念和實踐。這些努力旨在推動傳統文化的創新與發展,更好地挖掘產品的內涵和價值。

第六場報告鄭州技術工程學院的杜靜芬副教授圍繞“首飾元宇宙”講述了如何將增材制造、產業端和高校進行融合,打造校企合作模式。虛擬技術和區塊鏈技術在珠寶產業中的應用,如虛擬珠寶等,為珠寶首飾產品提供數字版權保護與認證服務,同時通過構建情感、體驗的消費空間,提升用戶體驗和價值創造能力。該項目將推動傳統產業升級,促進數字化設計與知識產權保護,并解決珠寶首飾消費者在購買過程中的訴求問題,為首飾行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

第七場報告由深圳龍崗珠寶協會方南海以“智能制造和潮玩文創在珠寶領域的商業價值”為題從介紹自己和團隊如何從珠寶行業入手,分享了關于消費品牌、投資技術以及人才培養等關鍵詞的思考。并在演講中提到了珠寶行業與美妝和服裝等行業的對比,認為珠寶行業具有獨特的優勢。同時,講者也關注了珠寶行業未來的發展,詢問了聽眾是否會繼續從事該領域工作。最后,以皮爾卡丹為例,強調了珠寶行業的重要性和價值。

本次研討會深入探討國內外特種加工前沿技術的發展現狀及趨勢,啟發促進中英雙方增材制造技術與數字化設計方法交流創新,進一步建立前沿研究合作,共同應對全球發展挑戰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推進基礎研究與創新應用。為“增材制造、數字化設計”及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技術人員等提供相互學習和交流的平臺,共建合作伙伴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