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張佳琦)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珠寶學院GIC首飾設計(手繪)教師方龍慧子通過創作《這里是武漢》系列珠寶設計作品表達了特殊時期里武漢的美好。

設計初衷:
我是在武漢生活了八年的江蘇人,新冠肺炎爆發,武漢封城,其實那天我本來是要回江蘇的,但是我和這座城市里的大多數人一樣,留了下來。但從那時候開始,網絡上有了一些讓人不適的聲音,抗拒、恐懼、排擠,我從憤怒到傷心無奈,這時候我意識到自己真的是很非常愛這座城市。武漢不是病毒啊,武漢真的是一座又美好又灑脫的城市。
所以我想用自己的方式記錄這一切,讓大家能看到這些美好,也希望武漢永遠和珠寶一樣璀璨。
1 《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創作日記: 提到武漢一定會想到黃鶴樓,雖然武漢本地人不一定會去,但是在武漢的我,這八年陪著外地來的親友去過無數次,留下了很多回憶。我在這件首飾中加入了象征著福壽綿長的黃鶴意象,造型是鶴首向上,羽翼用一種保護的形態包裹住黃鶴樓,寄托了我的美好期望。
2 《武漢長江大橋》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落成,串起中國南北大動脈。
此后,數十座橋梁次第建起,跨越江河,連接三鎮。

創作日記: 武漢的橋很多、很美,每個武漢人應該都在武昌江邊吹著風看過長江大橋,等著橋上火車通過的轟鳴聲。我提取了長江大橋的公鐵兩用的特點,將橋身的鋼桁架結構做了圖案提煉并重復,體現了城市所需要的穩固與溝通。
3 《東湖綠道》
山攬翠,水涵青。
萬頃東湖之上,綠道蜿蜒向前,
這是湖光山色與城市人文相融合的美麗畫卷。

創作日記: 我在東湖邊戀愛,在東湖邊結婚,住在東湖邊看著春夏秋冬。東湖不強勢、不突兀,磨山的東湖、凌波門的東湖、落雁島的東湖,每一處的東湖都沉靜美麗,融進武漢的每一片風景中。整體用了色彩漸變、形態抽象的處理,嘗試描繪出我腦海中東湖水波的溫柔搖曳。
4 《湖北省博物館》
省博籌建于1953年,中國八大博物館之一。
建筑造型仿古、布局三足鼎立,體現出莊嚴厚重的歷史文化氛圍。

創作日記:我家就在省博對面,所以我總愛去逛一逛。大坡面屋頂,品字形建筑群,藍灰色琉璃瓦和淺灰色花崗巖,楚國文物展,還有精致隱忍的越王勾踐劍。描繪出這里的美麗、莊嚴、珍貴。
5 《長江與漢江》
江漢平原,百湖之城。
武漢是中國水域面積最大的城市,超過四分之一的土地都被水域覆蓋。
165條江河 ,166處湖泊,600余處橋梁和隧道,長江與漢江也在這里交匯。

創作日記: “大江大湖大武漢”,每次回到武漢,都會收到這條短信。這件作品的靈感是來源于攝影師姜軻的一幅作品,畫面中是長江與漢江的交匯,黃色藍色的交匯,壯闊又柔美。用大面積的寶石鋪陳描繪出這個場景,歐泊和金屬抽象表達了武漢的湖泊群和橋梁。
6 《武漢水杉》
長江邊、漢水邊、東湖邊,水杉林染出了武漢初秋的鵝黃、深秋的火紅。
杉林濕地,水鳥翩躚,迎夕陽,送夕暉。
向上生長,直指蒼穹。

創作日記:這件首飾記錄了我記憶中第一次去水杉林看見的場景。在武漢的落雁島,我先生帶我去看水杉,教我認水杉的氣生根,告訴我水杉是瀕危植物。水杉真的特好看,有浪漫的顏色,有倒影和飛鳥,有枝椏間的光線,有清瘦挺拔的姿態。
7 《武大櫻花》
三月賞櫻,唯有武大。
千株人文之花,映襯著古老建筑,承載著歷史底蘊。
櫻頂之下,流光溢彩。歲歲年年,珞櫻依舊。

創作日記: 我從沒去武大看過櫻花,總是覺得人太多太擠,也不知道今年能不能去看一次。看了很多武大櫻花的圖片,櫻頂的綠琉璃瓦配上櫻花嬌柔的粉白,特好看。在親眼見到這個場景之前,先用畫筆把它描繪出來好了。
8 《漢口蘆葦》
十一月的漢口江灘,望不到頭的蘆葦在恣意生長。
寬闊的江面波光粼粼,遠處的二橋被陽光鍍上金色。
微風模糊著邊界,一切都是溫柔的暖色調。

創作日記:2016年去了一次漢口江灘看蘆葦,在高高的蘆葦蕩中越走越深,抬頭突然看到寥廓的江面和遠處的二橋,才發現相比起城市,其實這片蘆葦蕩是這么小,像是一個被遺忘的小角落,在每年十一月悄悄散發出美好的光芒。很喜歡這種城市中保留下來、或者遺漏掉的自然景觀,溫柔又野蠻地生長著。
9 《過早》
過早,是武漢人一天中最重要的小事。
蒸煮煎炸炒,端著吃、坐著吃、蹲著吃、跑著吃,
五花八門的早餐和食客,都只為清晨的第一口。
武漢三鎮的每條街道,都總是香氣四溢、炊煙裊裊,彌漫著這座城市的煙火氣。

創作日記:八年前從江蘇來武漢上學,第一次發現武漢人都愛捧著紙碗邊走邊吃,第一次知道早飯叫“過早”。上大學的時候,學校門口有家“姚嫂熱干面”,成為了我整個大學生涯中很多次早起的原因,加了酸豆角的熱干面配上炸得枯脆的面窩,夏天來碗綠豆沙,冬天來碗蛋酒,虛浮。
10 《古琴臺》
武漢古琴臺,東對龜山,北鄰月湖。
“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高山流水,知音之誼。

創作日記:武漢古琴臺又叫“俞伯牙臺”,高山流水遇知音,紀念伯牙子期的知音之誼。武漢古琴臺又剛好在龜山西腳下的月湖之濱,幽靜秀麗,與伯牙子期的故事遙相輝映,共同構成了一個情境相交的藝術境界。在設計中想突出山與水的象征與隱喻,以古琴相連點題,曲高和寡,知音難覓,這些都如寶石般珍貴美好。
11 《CUG》
“背起了我們的行裝,攀上了層層的山峰,
我們滿懷無限的希望,為祖國尋找出豐富的礦藏。”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位于東湖之畔,南望之麓。
這里有珠寶的華麗璀璨,更有地質人的艱苦樸素、求真務實。

創作日記:初到武漢,地大博物館是我的第一站,各類地質標本三萬余件,罕見珍品三千多件,這時候才對這個會陪伴自己多年的珠寶設計專業有了一些更深的認識,地質、礦物、寶石、首飾,所有的璀璨光華背后都有每一步的積累和堅持——“艱苦樸素、求真務實”。這件首飾以校徽造型為中心,運用了地質錘、羅盤、放大鏡、地球的元素,放大的地質錘造型延伸到下方的寶石光芒造型,形成了一個盾牌的造型。項飾上方是各類不同造型、未經標準琢型打磨的寶石,是地大人所探索的“礦藏”,也象征著充滿個性的莘莘學子。下方金屬造型表現的是地大的化石林,每一份光彩背后都是力量與沉淀。反向來看,這也是一個金色皇冠,母校承載著每個學子的光榮與夢想。
武漢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