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務:
聯系電話:
電子郵箱:xiongwei@cug.edu.cn
熊瑋,男,理學博士,設計學碩士,碩士生導師
研究聚焦于藝術與科技的交叉領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增材制造(3D打印)技術、工業/產品設計、結構優化設計與金屬材料工藝。目前主持或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省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在《Additive Manufacturing》、《Materials & Design》、《Carbon》等中科院1-2區期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并參與出版3D打印珠寶首飾領域專著。已獲多項關于復雜功能性結構、可動結構及3D打印裝備的國家發明專利,致力于將前沿制造技術與創新設計理念相融合,推動設計、工藝及先進制造領域的跨學科發展。
聯系方式:
電子郵箱:xiongwei@cug.edu.cn
主要經歷:
2022.7-至今,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講師
2017.9-2021.6,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理學,博士
2013.9-2016.6,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設計學,碩士
2008.9-2013.6,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寶石及材料工藝學,學士
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
機械(0855);設計學(1403)
主要科研項目(時間順序):
(1) 廣東省科學技術廳, 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極小曲面型金屬負泊松比防護結構的應力均勻化研究, 2024-2026,主持;
(2) 科技部,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熱控/減振功能構件增材制造技術與裝備項目”的子課題“跨尺度功能結構增材制造形性調控技術研究”, 2023-2026,參與;
(3) 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國家對地觀測科學數據中心開放研究課題,面向高校教學的通用遙感數據庫現狀分析和規劃, 2023-2024,主持;
(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新青年教師科研啟動基金”:基于增材制造的銀銅合金晶格結構設計及其力學優化,2023-2026,主持。
(5) 凝固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開放課題,航空換熱器增材成形三周期極小曲面結構疲勞承載特性研究, 2023-2024,參與;
(6) 湖北省科學技術廳, 湖北省揭榜制科技項目,異種金屬新型發動機推力室與冷卻結構整體化增材制造, 2021-2023,參與;
(7)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國際(地區)合作與交流項目,面向可持續發展的多礦物材料增材制造與數字化設計, 2020-2021,參與;
(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噴射增材成形滑坡模型材料與結構雙梯度滑帶層基礎研究,2017-2020,參與.
發表論文/專著:
授權專利:
(1) 熊瑋;郝亮;潘瑞琪; 一種適用于3D打印的三維負泊松比結構, 2022-4-29, 中國, ZL202121071297.2;
(2) 熊瑋;郝亮; 一種高比能量吸收的負泊松比結構, 2022-12-29, 中國, ZL202211725949.9;
(3) 熊瑋;郝亮; 一種適用于3D打印的鏈式結構, 2018-2-13, 中國, ZL201720812715.6;
(4) 熊瑋;郝亮;李妍; 一種用于3D打印成形的開合活動結構, 2022-11-01, 中國,
ZL201710516677.4;
(5) 熊瑋; 一種基于3D打印技術的金屬透光板的制備方法, 2022-08-31, 中國,
ZL202211053908.X;
(6) 熊瑋;郝亮; 一種噴射式3D打印頭和應用該3D打印頭的打印機, 2017-8-11, 中國,
ZL201621382458.9;
(7) 郝亮;熊瑋; 一種帶壓感耐高溫漿料的3D打印頭, 2017-4-19, 中國, ZL201621121978.4;
(8) 郝亮;熊瑋;侯同偉; 三維打印機打印頭, 2017-09-29, 中國, ZL201510777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