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6日至10月30日,第三十屆武漢國際珠寶學術年會暨第二屆湖北省珠寶技術工程中心學術會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成功舉辦。本次年會圍繞“新時代、新思維、新科技”主題,匯聚了海內外珠寶相關學科專家和行業精英,分別寶石學、先進制造、商貿、設計等方向分四個專場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進行學術報告,并開展互動交流。共計1.3萬余人通過騰訊會議和微博直播線上參與了年會。


10月30日上午,珠寶學院黨委書記薛保山主持開幕式,浙江大學張宏福院士、南方科技大學關道文(Thomas KVAN)教授、浙江大學孫守遷教授、華中科技大學史玉升教授等專家線上出席,珠寶學院領導班子成員、師生代表40余人線下參加。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黨委常委、副校長王華教授出席會議并致辭。他說,七十年前,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和唐山鐵道學院等高校的地質系科合并組建中國地質大學的前身——北京地質學院, 70年來,中國地質大學薪火相傳,上天入地下海登極,與國同行,譜寫出一篇篇勠力奮進、使命必達的地質華章。珠寶學院自1992年經原地質礦產部批復設立以來,始終立足于珠寶產業,高起點辦學,開創中國珠寶教育的先河,國際開放辦學,科教水平得到國內外珠寶界廣泛認同。面向未來,需深刻認識科技、教育、人才工作的歷史使命,深度融入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深化產教融合和開放辦學。他對珠寶學院提出三點希望,一是要創造性開展珠寶領域高水平的科學研究,推進科技成果落地見效。二是要主動迎接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對珠寶人才需求的挑戰,扎實開展珠寶高質量的人才培養。三是持續提升年會質量,把學術年會辦成珠寶界學習交流的重要平臺。

受疫情影響,按照會議安排,10月26日晚,珠寶學院沈錫田教授線上主持了野外寶石學方向學術報告專場。
來自美國寶石學院(GIA)的Wim Vertriest 先生,講解了野外寶石學的研究方法,如何獲得第一手的寶石研究樣品,并結合研究案例,討論了如何更好地利用野外寶石學來推進寶石學的研究。來自英屬哥倫比亞大學Lee Groat教授,從寶石礦床學展開,談到了高品質寶石礦床的勘探、從變質巖角度分析了高品質寶石礦床的形成,并結合藍寶石、祖母綠等貴重寶石的礦床勘探實例進行討論,為大家從寶石礦床勘探角度提供了新視角。

10月27日晚,珠寶學院周琦深副院長線上主持了珠寶商貿方向學術報告專場。
來自北京啟石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的張建寧董事長,分享了古玉的收藏與市場相關方面的知識。來自廣東省拍賣業協會的鄭曉星會長,從國內外拍賣市場的珠寶拍賣開始介紹,報告了受歡迎的珠寶品類,講解了消費者與收藏家的消費理念與消費偏好,并展望了未來我國珠寶拍賣市場的前景。來自深圳國藝珠寶藝術品資產評估有限公司的潘海華董事長,運用價材比率法模型評估珠寶首飾名師作品的價值,結合實例為大家分析了名家作品的價格評估,并詳細介紹了一系列的具體評估方法,從定量估價的角度給大家提供了新視角。

10月30日上午,珠寶學院郝亮副院長線下線上結合的方式匯報了湖北省珠寶技術工程中心近些年取得的成果,并主持了先進制造方向學術報告專場。
并來自浙江大學的張宏福院士 ,線上作了題為“珠寶與克拉通形成與破壞之聯系”的專題報告;來自南方科技大學創新創意設計學院的關道文院長,線上作了題為“可穿戴科技藝術融合” 的專題報告;來自華中科技大學的史玉升教授,線上作了題目為“月面3D打印技術” 的專題報告;來自浙江大學的孫守遷教授,線上作了題目為“數字創意賦能新場景和新產業” 的專題報告。



10月30日下午,珠寶學院張榮紅副院長匯報了湖北省人文社科基地近些年取得的成果,并線上主持了設計方向學術報告專場。
來自湖北美術學院的周峰教授,線上作了題為“面向未來的可持續設計” 的專題報告;來自武漢理工大學的潘長學教授,線上作了題為“設計教育與社會服務的力量” 的專題報告;來自同濟大學的孫捷教授,線上作了題為“未來即現在:學科交叉視角下的時尚與珠寶首飾設計” 的專題報告; 來自南京藝術學院的鄭靜教授,線上作了題為“現代首飾設計研究的研究” 的專題報告。

珠寶學院尹作為院長線上主持了閉幕式。他表示,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珠寶學院堅持以建設“特色鮮明,世界一流”為長遠辦學目標,以培養高級珠寶專門人才、推動珠寶科技進步、服務珠寶產業發展為己任,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現已取得一定的成果。30年來,珠寶學院堅持每年舉辦一屆國際學術會議,這為國內外珠寶行業同仁提供了一個科技互通、文化交流的平臺,為我國的珠寶產業發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希望各位同仁繼續關注和參與珠寶國際學術會議,繼續支持我國的珠寶教育事業,繼續關心我國珠寶產業的發展。本次會議的順利召開,是向黨的二十大獻禮,亦是向地大70年校慶,學院30年院慶獻禮。他代表珠寶學院誠摯邀請與會專家和各界朋友明年年會再相聚。(通訊員 葉洪波 陳超洋 周琪 攝影 管益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