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介紹(一)
報告人:孫捷
報告題目:設計的啟迪—時尚理論與首飾實踐

孫捷,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時也是教育部人事司人才評審專家以及中國僑聯上海青總會理事。曾獲得過多項國際設計獎項, 其作品永久館藏于美國休斯頓美術館、丹麥皇家科靈博物館等一流國際博物館機構,受邀參加過超七十余次國際重要藝術展覽與設計盛會,三十余次重要的國際會議論壇發言與主題演講,荷蘭文化部曾授予他“優秀文化藝術人才” 榮譽頭銜(2012年)。
孫捷教授專注于當代時尚與設計的策劃、實踐和研究,活躍于高層次亞歐間文化藝術的交流。他主張通過“大時尚設計驅動的創新” 整合文化、藝術、美學、商業、技術、生活等要素,實現設計的當代性和人性化體驗、以及可持續發展的區域高品質消費與產業升級。
嘉賓介紹(二)
報告人:Dr. Roberta Bernabei

Dr. Roberta Bernabei,拉夫堡大學設計與創意藝術學院高級講師,珠寶與銀匠工藝、3D打印智能制造技術,珠寶設計、設計理論方向的博士導師。同時也是Journal of Jewellery Research的總編輯。目前,她的研究方向是情感元素與手工藝制品之間的關系——工藝品的 ‘自我’影響及對人的幸福感的研究。此外,她的研究領域還包括傳統工藝與智能制造的關系以及珠寶首飾數字展覽活動的策劃。
Dr. Roberta Bernabei教授亦是一名手工藝和設計珠寶領域策展人,從 2004 年到 2020 年,73 項策展和設計研究成果已在各種著名的國內和國際場所展出。她的作品被如意大利帕多瓦的 Museo del Gioiello 和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市的當代工藝博物館等歐洲和北美的博物館公共收藏。
嘉賓介紹(三)
報告人:陳芳
陳芳,畢業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史論系,獲博士學位?,F任北京服裝學院三級長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文物學會紡織文物委員會理事,北京市美學學會理事。曾任CSSCI期刊《藝術設計研究》雜志常務副主編。
嘉賓介紹(四)
報告人:亓利劍
報告題目:熱壓處理橙黃色柯巴樹脂與墨西哥琥珀的譜學差異特征及其檢測技術

嘉賓介紹(五)
報告人:楊明星
報告題目:淺談中國綠松石文化與交流

楊明星,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博導,兼任珠寶檢測中心主任、《寶石和寶石學雜志》編委會主任、湖北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首飾傳承與創新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材料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曾獲FGA、DGA、CGC和MVP等珠寶相關資質證書。
主導綠松石相關的研究15項,如國家標準《綠松石 分級》研制,竹山綠松石產地溯源體系及地理標志管理研究,湖北竹山綠松石產業發展戰略規劃(2021-2030)研制,產源視角下浙江安吉龍山107號墓(八畝墩)出土綠松石研究,長江中游文明進程研究(夏商周時期)之長江中游文化與其他地區文互動與交流研究(以出土玉器為重點)等。
嘉賓介紹(六)
報告人:吳小軍
報告題目:非物質文化遺產視覺下傳統金屬工藝與現代首飾設計的關聯
吳小軍,男,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廣西民族大學藝術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主要從事產品設計、首飾設計、傳統金銀器工藝的教學及科研工作。國家藝術基金青年藝術創作人才資助項目獲得者,世界技能大賽珠寶加工項目中國技術指導專家,全國教育書法協會高等美術教育分會理事,廣西高等學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師,中國寶玉石協會會員,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會員。先后畢業于成都理工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清華大學。發表論文20余篇,出版教材和專著3部。獲得廣西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八桂天工獎”銀獎、銅獎等獎項。
嘉賓介紹(七)
報告人:曹畢飛
曹畢飛,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擔任北美金工協會會員與評審員,國際藝術首飾論壇特邀會員與國際評委等職務,為國際知名金工與首飾青年藝術家。他于2006年拿到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碩士學位,赴美獲賓州印第安納大學MFA學位;2015年于荷蘭阿姆斯特丹里特維爾學院首飾系交換研究;2017年于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藝術學院完成其博士研究并兼職首飾教學講師。2018年被授予廣東省設計學青年珠江學者稱號。目前研究方向為金工與當代首飾。
至2020年,創作作品200余件,舉辦國際性個展9次,全球性合展超過100次,獲包括2018年國際藝術首飾論壇“藝術家獎”最高獎在內的創作獎項21次,其中一等獎8次;承擔國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基金、國家藝術基金、亞洲新西蘭藝術基金等國內外科研項目11項;發表作品和論文超過40項(篇);舉辦國際性學術講座達60余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作主題發言11次,并在美國權威手工藝出版社Schiffer Publishing出版全英文專著《Chinese Contemporary Jewelry Design》。
嘉賓介紹(八)
報告人:金東賢

韓國金屬藝術家金東賢,畢業于韓國國民大學金工與首飾系,于今年完成博士研究獲得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為金屬工藝與設計,博士階段研究方向為錫器工藝。
作品多次入選國際工藝美術或金屬工藝領域重要的展賽并獲獎,如:2006年德國慕尼黑“Talente2006國際青年工藝美術與設計展”,特別是于2010年獲得德國哈瑙銀匠協會舉辦的第16屆國際銀器三年展二等獎(Lions Club Hanau Prize),2013年獲得德國慕尼黑“巴伐利亞國家獎”等。金東賢的銀器設計作品收藏于德國慕尼黑國際設計博物館、韓國首爾工藝美術博物館、韓國濟州國際藝術中心、中國美術學院民藝博物館等重要博物館與收藏機構。
嘉賓介紹(九)
報告人:劉驍
劉驍,中央美術學院,首飾設計教研室主任。擔任太湖世界文化論壇理事、中國工藝美術協會金屬藝術委員會副秘書長、北京高等學校文創設計專業協作委員會委員。
作品于澳大利亞,荷蘭,德國,英國,西班牙,日本,泰國,臺灣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展出。以唯一的中國首飾藝術家身份入選“Schmuck 2012”慕尼黑第64 屆國際當代首飾展,2014年入選“Talente”2014慕尼黑國際首飾展,獲Enjoia’t 2014 西班牙當代首飾藝術展全場大獎。出版物有《當代首飾設計:靈感與表達的奇思妙想》《首飾藝術設計與制作》等。
說明:請所有參會者將騰訊會議更新至最新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