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張鵬飛)2020年10月17-18日,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主辦的第28屆武漢國際珠寶學術年會暨湖北省珠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學術會議順利召開。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黨委常委、副校長王華出席并致辭,珠寶學院沈錫田教授主持會議。

圖1: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黨委常委、副校長王華教授致開幕辭
參加本次年會的有包括港澳臺地區在內的我國珠寶教育界人士、企業代表、相關珠寶機構從業人員和來自美國、瑞士、英國、奧地利等海外珠寶行業的學者。年會報告內容主要涉及寶石學和加工設計工藝兩個方向,共由16位代表作了精彩紛呈的發言。疫情期間,會議的所有報告均以云端視頻的形式呈現,采用“線上+線下”的方式舉行,專家們通過網絡連線和代表進行了深入的主題探討,會議得到參會嘉賓的熱烈響應。
會上,特邀嘉賓GIA美國寶石學院的王五一博士、加州理工學院George Rossman教授分別圍繞彩色鉆石優化處理與鑒定和礦物顏色與價態變化主題發表了精彩的學術報告;來自瑞士寶石學院(SSEF)的Michael S. Krzemnicki博士講述了定年法和確定彩色寶石命名規則;伯明翰城市大學珠寶學院副院長兼數字化設計與制造中心高級講師Frank Cooper博士則展示了3D打印技術對損毀嚴重文物的修復功能以及貴金屬增材制造技術在珠寶業中的應用等;Boltenstern GmbH公司Marie Boltenstern女士基于可持續發展的環保理念,展示了無法用手工或其他技術替代的3D算法和回憶形狀制造出的珠寶產品,受大自然啟發設計的“創世紀”系列珠寶,迎合時代和時尚的雙主題。我院沈錫田教授、陳濤教授、郝亮教授分享了EDXRF原理及其實踐、關于昌化雞血石及其相似品鑒別、珠寶首飾工程技術與先進制造的相關報告。
會議同時呈現了來自行業內社會各方投稿的視頻報告,內容涉及合成水晶晶簇、鋁硼鋯鈣石礦物、埃塞誒亞祖母綠、浙江遂昌好川墓地綠松石料珠的寶石學特征以及壽山金獅峰田石石皮譜學特征、金屬工藝紋樣體現的遼代契丹文化和新時期時代到青銅時代古波斯地區的綠松石研究。


圖2:加州理工學院George Rossman教授作報告
本次國際珠寶年會由珠寶學院院長楊明星教授發表閉幕講話。楊院長提到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盡管因為疫情的影響許多安排都被延后,但珠寶學院的大部分工作仍舊有序推進。今年的年會首次采用線下會場結合線上直播的形式,雖然形式發生了變化,但珠寶學院舉辦會議的初心未曾改變。我們愿與國內外所有同仁一起,共同推動寶石學科與珠寶產業的發展。第28屆武漢國際珠寶學術年會圓滿落幕,期待明年相約武漢!相聚地大!共敘寶界前沿!


圖3:珠寶學術年會會議現場
媒體鏈接:http://voice.cug.edu.cn/info/1032/169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