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歷史中創造和延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沒有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打造文化實踐“藝術課堂”,5月26日上午,珠寶學院首飾系院直聯合黨支部組織黨員前往江城紫砂藝術館,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專題學習考察。國家一級美術師、鄂派紫砂壺陶藝代表性傳承人江城應邀講解。


紫砂陶制作技藝產生于宋元,成熟于明代,迄今已有600年以上的歷史。紫砂藝術作品的主要原料是由石英、水云母、氧化鐵和粘土等成分組成,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深厚的生態價值、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江城簡要介紹了紫砂藝術設計以及紫砂文化產業的發展情況,并以自身經歷分享了創作心得。參觀中,黨員同志們感受著每件作品鮮明的藝術風格和獨特個性,被藝術家的文化積淀、扎實的藝術功底和獨特的時代精神所打動。本次參觀活動促進弘揚地質文化和地質藝術,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入腦入心,進一步增強黨員干部文化自信,也為學院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起到很好的啟發和素材積累,努力為推動中華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與影響力貢獻力量。
據悉,江城紫砂藝術館位于武漢市蔡甸區西湖之濱,整個藝術館共分為三層,共展出江城在不同時期的作品600余件。江城的作品將傳統紫砂工藝與楚文化特點進行結合創新,體現漢風楚韻的作品風格、巧思匠心的設計理念。(通訊員彭冰聰 攝影葉洪波)
